據中國海關總署統(tǒng)計,去年中美貿易順差為創(chuàng)紀錄的2,758億美元,而美國商務部的統(tǒng)計為3,759億美元。差異的原因包括統(tǒng)計方法、轉口貿易和服務貿易。
2017年美國對華出口商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7年美國對華出口服務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據海關統(tǒng)計,2018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30.51萬億元人民幣,比2017年(下同)增長9.7%。
其中,出口16.42萬億元,增長7.1%;進口14.09萬億元,增長12.9%;貿易順差2.33萬億元,收窄18.3%;按美元計價,2018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4.62萬億美元,增長12.6%。其中,出口2.48萬億美元,增長9.9%;進口2.14萬億美元,增長15.8%;貿易順差3517.6億美元,收窄16.2%。
媒體總是喜歡夸張。
其實,可以理解,畢竟現在很多人沒法深度閱讀,如果不夸張一下,強調一個事件的影響,他們甚至根本看不到這件事。
但是,做投資,一定要知道,各因素對市場的影響程度,知道哪些是媒體夸張的,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低估了這件事兒的影響。
為什么券商的研究報告?zhèn)鞑バЧ缓??很簡單,它以投資為導向,不能夸張,影響一個點就是一個點,不能為了突出某個熱點事件,說成五個點。沒辦法,性質不同。
今天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總額度由1500億美元增加至3000億美元。簡單推算,市場或迎來一萬億資金流入。
很明顯,媒體又夸張了。
原來是1500億美元的額度,現在也只用了1010.57億元,還有將近30%多的額度沒用。
所以,現在的問題根本不是額度的問題啊,是市場本身有沒有吸引力的問題。
貿易摩擦影響出現 12月份進出口數據下滑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的確,2019年,美國股市可能會見頂回落,原因還是基本面惡化,盈利下滑。美國明星企業(yè)已經大幅下滑,這客觀上,的確限制資金回流美國。
美國不行,歐洲也不樂觀。英國退歐、歐洲議會選舉、法國改革等事件都可能成為導火索,讓歐洲歐洲市場陷入漩渦。
美歐不行了,資金往哪流?
經驗表明,在過去兩輪美股熊市中,長期經濟增長表現優(yōu)異的亞洲經濟體,比如韓國、印度等表現都不錯。
反正都是高風險,資金不如去風險溢價更高的亞洲經濟體,這是高風險偏好資金的操作。
當前的主流邏輯是什么?避險,連黃金都開始上漲了。
年初以來,股市、匯市、債市,全部上漲。有人說,人民幣有望長期穩(wěn)定,人民幣資產是避險資產,我并不認同這一點。原因有機會咱們線下再說,沒法寫出來。
人民幣升值,跟日元升值相比,簡直就是大巫見小巫。
相比人民幣 日元升值幅度更大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日元兌人民幣持續(xù)升值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8 年 12 月中旬以來,全球主要國家貨幣中,日元表現亮眼,相對美元升值4.3%,人民幣才升值2.1%。
從時間節(jié)點來看,日元大幅升值的時間主要集中在12月。為什么?避險!
1、12月份,全球主要資產價格快速下跌,原油由60.27美元跌至50.34美元,標普500指數也下跌了10.92%,恐慌指數VIX由月初16.44大幅上升至月末36.07。
2、日元是傳統(tǒng)的避險資產,原因是,日元是融資貨幣,一有風吹草動,大家趕緊平倉,日元需求猛增,匯率升值;日本海外投資規(guī)模十分龐大,全球市場動蕩,大家趕緊把海外投資平倉,換回日元,日元升值。
3、在眾多避險資產中,黃金是傳統(tǒng)避險資產,美元、日元、瑞郎是典型丹避險貨幣。當地緣政治沖突或經濟風險發(fā)生時,通常黃金、美元是首選的避險工具 ;但是,當美元資產發(fā)生劇烈波動時,日元往往是更好的避險資產。
所以,在主流避險操作(risk-off)情況下,國際資金不大可能流入萬億。相反,日元資產吸引力會大大增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