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舉行的上海代表團全團審議上,全國人大代表、上海財經(jīng)大學公共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劉小兵建議,稅收制度要從現(xiàn)行的以間接稅為主,改為以直接稅為主,真正實現(xiàn)“不忘初心”的財稅體制。
“我們對稅收的作用有個很通俗的說法,叫做‘劫富濟貧’。”劉小兵說,他研究的方向是財政稅收這一塊,所以對李克強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財稅部分的內(nèi)容比較關(guān)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不忘初心。我覺得,這些年來我們國家的財稅體制改革始終不忘初心,通過財稅體制讓老百姓真切感受到獲得感。”
劉小兵說,由于每個人的稟賦、行為偏好、面對的不確定性因素都存在差異,所以盡管人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實現(xiàn),產(chǎn)生了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差距。“因為這種差距的存在,所以需要政府對社會財富的再分配進行干預,保證這種差距維持在一個大家能夠接受的程度,否則就會影響到社會的穩(wěn)定。”劉小兵認為,政府干預這種差距的手段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塊就是通過稅收政策,向比較貧窮的地區(qū)、個人傾斜。這就是他提出建立“不忘初心”財稅體制的邏輯起點。
在劉小兵看來,要真正實現(xiàn)“不忘初心”的財稅體制,就要保證這個制度是向社會中比較富有的一方多收稅,同時在財政支出時讓貧窮一方多受益。“我國目前的財稅體制,總體上沒能做到這兩點。”劉小兵說,從收入方面來看,我國目前主要稅務收入來自間接稅,如增值稅、消費稅、關(guān)稅等,占到70%以上,這些稅收主要是企業(yè)在交,以產(chǎn)品價格的形式轉(zhuǎn)到消費者身上。“這種稅制的問題在于,有錢人承擔的稅并不會比普通人多,無法實現(xiàn)多收稅的目的。”從支出方面來看,至少在開展精準扶貧政策之前,沒能真正實現(xiàn)讓貧窮者多受益。
“目前,我國的基尼系數(shù)一直維持在0.4左右,這個數(shù)值不低。”劉小兵建議,在繼續(xù)減輕企業(yè)和個人稅負的同時,我們的稅收制度還應從以間接稅為主改成以直接稅為主。而在支出上,要把精準扶貧工作做得更好。“我之前說了,每個人的稟賦不同,行為偏好不同,面對的不確定性因素不同,精準扶貧針對的應該是因稟賦不同導致的貧困,而不是那些因好吃懶做等行為偏好不同導致的貧困。至于因不確定性因素導致的貧困,可以通過保險等市場途徑來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