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概況
智慧農貿市場也叫互聯網農貿市場,是指通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對傳統的農貿市場進行升級改造,從而解決如食品溯源、短斤缺兩、智能電子支付等問題。
農貿市場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是現代城市經濟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也是人們日常生活消費的重要場所。
中國相關智慧農貿市場政策概況
時間 | 政策名稱 | 發(fā)布單位 | 內容 |
2017.2 | 《關于印發(fā)“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辦法的通知》 | 國務院 | 該考核機制的制定一方面是要確保“菜籃子”工程建設能夠順利長期推進,并確保經濟社會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的這個民生底線;一方面是要落實市長在“菜籃子”工程建設中的主要責任,把“菜籃子”民生工程當做—項為民辦實事的政績在做。 |
2018.4 | 《關于加快城鄉(xiāng)便民消費服務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 | 商務部 | 加快建設社區(qū)便民服務中心。在已建成城市社區(qū),通過公有物業(yè)劃撥、購買、項目配套、集中連片租賃等方式加強設施建設,通過在現有超市、便利店、菜市場等社區(qū)商業(yè)設施搭載居民生活服務業(yè)等方式完善功能配置,加快改造一批便民服務中心。 |
2019.5 | 《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 | 中共中央、國務院 |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食用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和食品生產企業(yè)對其產品追溯負責,依法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確保記錄真實完整,確保產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國家建立統一的食用農產品追溯平臺建立食用農產品和食品安全追溯標準和規(guī)范,完善全程追溯協作機制。 |
2020.6 | 發(fā)關于開展菜市場調查摸底的通知 | 商務部 | 鼓勵商品巿場適應數字經濟發(fā)展要求,建立新型組織方式和體系架構,搭建開放平臺與中小商戶共享,發(fā)揮平臺企業(yè)“以大帶小”作用,促進上下游企業(yè)協同發(fā)展,逐步形成集成服務、協同產業(yè)的平臺經濟生態(tài)。支持農產品市場加強現代信息技術在農產品生產、流通和消費全過程應用,搭建線上線下融合的產銷對接平臺,多渠道拓寬農產品產銷對接渠道。 |
2021.5 | 關于進一步加強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的通知 | 財政部、商務部 | 支持農貿市場、菜市場、社區(qū)菜店等農產品零售市場實施環(huán)境改造,完善分區(qū)布局,進一步增強檢驗檢測、冷藏保鮮、產品追溯等便民惠民服務能力,完善供應鏈未端公益功能。發(fā)展智慧農貿市場,支持市場配置智能電子秤、信息化管理等設備設施,對品種、價格、銷售量等交易信息統一 管理。鼓勵有條件的市場進行超市化改造。 |
二、智慧農貿市場現狀
智研咨詢發(fā)布的《2021-2027年中國智慧農貿市場行業(yè)全景調查及投資策略建議報告》數據顯示:農貿市場作為我國社區(qū)零售的重要場所,亦是民生基礎設施工程,其發(fā)展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智慧農貿市場逐年增加,2020年中國智慧農貿市場數量約為42785個,同比增長8.6%。
2016-2020年中國智慧農貿市場數量及增速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19年中國共有39397個智慧農貿市場,其中成交額在億元及以上的菜市場數量僅有1430個,占比僅為3.6%,市場較為分散。當下集體所有和國有農貿市場在逐漸減少,民營的菜市場逐漸增多,農貿市場產權分散度高,連鎖經營少。
2019年中國智慧農貿市場交易金額占比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20年中國智慧農貿市場零售規(guī)模為30810億元,同比增長2.9%。隨著農貿市場的數字化改造和智慧升級,智慧農貿市場將保持穩(wěn)步增長。
2016-2020年中國智慧農貿市場零售額及增速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三、智慧農貿市場發(fā)展趨勢分析
傳統農貿市場一般都有空間布局不合理、采購銷售環(huán)節(jié)冗長、信息不對稱等問題,隨著互聯網及技術水平的迅猛發(fā)展,政府及企業(yè)等各方力量都在積極推動優(yōu)質菜場 “觸網”,推進傳統農貿市場數字化改造,實現農貿市場供應鏈數字化、用戶數字化、交易數字化。
智慧農貿市場發(fā)展趨勢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