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豬肉供需基本格局
1、全球豬肉產量緩慢增長,地域集中度較高
就目前而言,豬肉仍然是全球最主要的肉類產銷品種。根據美國農業(yè)部的統計,2018年全球豬肉產量約為1.13億噸。近年來全球豬肉產量呈現緩慢增長的態(tài)勢,2008-2018年CAGR僅為1.43%。
從地域分布來看,全球生豬與豬肉生產主要來自于中國、歐盟以及美國三大國家和地區(qū),地域集中度較高。2018年中國豬肉產量為5415萬噸,在全球產量中所占的比重為48.0%,穩(wěn)居全球豬肉生產的霸主地位;歐盟和美國豬肉產量分別為2410萬噸、1199萬噸,在全球總產量中所占的比重分別為21.3%、10.6%。
2008-2018年全球豬肉產量與同比增速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fā)布的《2019-2025年中國豬肉行業(yè)市場現狀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2018年全球豬肉產量區(qū)域分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供需基本維持平衡,人均消費量緩慢上升
全球豬肉供需基本維持平衡格局,2018年豬肉消費量為1.12億噸。人均消費方面,21世紀以來全球豬肉年人均消費量維持緩慢上升的態(tài)勢,2018年約為14.8千克。分地域來看,歐盟地區(qū)人均豬肉消費量為40.9千克,居于全球首位;主要受消費習慣影響,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人均豬肉消費量分別為40千克、39.5千克;美國人均豬肉消費量約為30千克。
2000-2018年全球豬肉人均消費量(千克/人)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8年全球部分國家和地區(qū)人均豬肉消費量(千克/人)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全球豬肉貿易量穩(wěn)步增長,主要從歐美流向亞洲地區(qū)
隨著全球豬肉消費量的增加,近年來全球豬肉進出口也呈現出穩(wěn)步增長態(tài)勢。2018年全球豬肉進口量和出口量分別可達810萬噸、854萬噸,同比增速分別約為2.7%、2.9%;美國農業(yè)部預測2019年全球豬肉進口量和出口量分別可達840萬噸、879萬噸,同比增速分別約為3.6%、3.0%。
2015-2019E年全球豬肉進口量與出口量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全球豬肉貿易流向來看,主要從歐美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向亞洲各國進行流動。具體而言,2018年全球前三大豬肉出口國(地區(qū))分別為歐盟、美國和加拿大,合計占比約為83.3%,可見全球豬肉出口主要來源于北半球的發(fā)達國家與地區(qū);2018年全球前三大豬肉進口國(地區(qū))分別為中國大陸、日本和墨西哥,合計占比約為54.7%,以亞洲國家(地區(qū))為主。
2018年全球豬肉出口量區(qū)域分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8年全球豬肉進口量區(qū)域分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三、我國豬肉進出口貿易概況
1、我國為豬肉凈進口國
我國是豬肉凈進口國,并且近年來進口量與出口量之差呈現擴大趨勢。2008年,我國豬肉進口量和出口量分別為37.3萬噸、8.2萬噸,凈進口量為29.1萬噸;2018年,我國豬肉進口量和出口量分別為119.3萬噸、4.2萬噸,凈進口量高達115.1萬噸。
從進出口金額來看,2018年我國豬肉進口金額為20.7億美元,進口均價為1.7美元/千克;2018年我國豬肉出口金額僅為2.0億美元,出口均價為4.8美元/千克。我國豬肉出口單價遠高于進口單價主要是由于國內生豬養(yǎng)殖成本較高導致的,而進出口單價懸殊也是造成我國豬肉進口量遠高于出口量的重要原因。
2008-2018年中國豬肉進出口量(萬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08-2018年中國豬肉進出口金額(億美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我國豬肉進口整體規(guī)模較小,進口量與豬價關系密切
2016年以前我國豬肉進口量整體保持兩位數的較低水平,2009-2015年豬肉進口量由13萬噸上升至78萬噸;由于基數較小,年均復合增速可達35%左右。2016年我國豬肉進口量達到162萬噸的峰值,此后兩年有所回落。就目前而言,我國豬肉進口量在國內總消費量中的占比僅為2%左右,整體規(guī)模仍然較小。
國內生豬價格是影響豬肉進口量的重要因素。在國內豬價較高時,國內外價差擴大導致進口有利可圖,豬肉進口量將會顯著增加,反之亦然。我們考察了我國生豬年度均價同比增速與豬肉年度進口量同比增速之間的關系,發(fā)現2009-2018年兩者的相關系數高達0.82。
2009-2018年我國豬肉進口量以及與國內消費量的比值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09-2018年我國豬肉進口量與生豬均價同比增速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3、我國豬肉進口主要來自歐美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
分國別來看,我國豬肉進口量主要來自于歐美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2018年來自歐盟成員國的豬肉進口量占據進口總量的60%以上,其中德國和西班牙分別以22.8萬噸和22.0萬噸位列前兩位;來自加拿大和美國的豬肉進口量分別為16.0萬噸、8.6萬噸,位列第三位和第五位。此外,南美的巴西和智利也是我國重要的豬肉進口國。
對歷史上主要國家和地區(qū)的豬肉進口比例變動情況進行回顧,不難發(fā)現2013-2014年美國為我國第一大豬肉進口國,2015年則被德國和西班牙趕超。2017年由于加拿大生豬養(yǎng)殖農場不再使用我國禁止的瘦肉精,相比之下美國只有半數豬肉不使用瘦肉精,加拿大出口中國的豬肉數量首次超越美國。
2018年我國主要豬肉進口國進口量與占比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部分豬肉進口國面向我國豬肉進口量變動情況(萬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四、2019-2020年我國豬肉進口量預計大幅增加
1、非洲豬瘟或致豬周期提前反轉,豬肉進口量有望顯著提升
非洲豬瘟疫情導致生豬出欄量加速下行,豬周期有望提前反轉。2018年8月份以來非洲豬瘟疫情在國內各地持續(xù)擴散,認為非洲豬瘟疫情導致養(yǎng)殖產能持續(xù)去化:一方面,東北、中部省份等主產區(qū)的低效產能在疫情風險和經營持續(xù)虧損雙重打擊下將加速出清,另一方面主銷區(qū)由于土地、環(huán)保等因素限制,中短期產能擴張極為不易。
2019年1月份能繁母豬存欄量和生豬存欄量分別同比下降14.8%、12.6%,2月份同比下降幅度則進一步擴大至19.1%、16.6%。2019年3月份以來生豬價格已呈現出大幅上漲態(tài)勢;疫情擴散導致行業(yè)產能持續(xù)去化,行業(yè)供給的大幅縮減將推動生豬價格進一步上漲。我們判斷2019年國內生豬均價將至少達到16元/公斤,2020年則有望突破20元/公斤,并且達到新一輪豬周期的高點。
農業(yè)農村部400個監(jiān)測縣能繁母豬存欄量與同比增速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全國外三元生豬價格走勢(元/公斤)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9-2020年我國豬肉進口量有望顯著提升。國內生豬價格是影響豬肉進口量的重要因素。對2009-2018年的生豬均價與豬肉進口量作了簡單的單變量線性回歸,發(fā)現生豬均價每提高1元/公斤,豬肉進口量將上升15萬噸左右。
2009-2018年我國豬肉進口數量與生豬均價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美國或將貢獻2019年我國重要豬肉進口增量
美國對中國豬肉出口比例較小并且波動較大。21世紀以來的第一個十年,美國豬肉出口總量整體保持快速增長,2009-2015年整體增速明顯放緩;2016年以來,美國豬肉出口量重啟較快增速,2018年出口總量可達271.7萬噸,同比增速約為6.3%。
分國別來看,與美國毗鄰的墨西哥、加拿大以及亞洲的日韓兩國是其主要的豬肉出口目的地,2018年面向以上四國的豬肉出口量占據出口總量的70%以上。美國面向中國的豬肉出口量在總出口量中的占比較低并且波動較大,2016年達到9.1%的高點之后連續(xù)兩年下降,2018年占比僅為3.2%左右。
2000-2018年美國豬肉出口量與同比增速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3-2018年美國豬肉分國別出口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25-2031年中國豬肉行業(yè)競爭現狀及投資決策建議報告
《2025-2031年中國豬肉行業(yè)競爭現狀及投資決策建議報告》共十三章,包含中國豬肉行業(yè)營銷策略分析,豬肉行業(yè)發(fā)展機會及對策建議,豬肉市場預測及項目投資建議等內容。



